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
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五代。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
[五代]: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
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
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
這是北宋初年廣為流傳的一首詞,筆致工巧,深婉動人,盡極抒寫一位溫柔多情、敏感嫻靜女子之念思之情,陳廷焯評贊該詞:“如怨如慕,極深款之致。”據阮閱《詩話總龜》等書記載:“南唐盧絳病痁(shān,瘧疾),夢白衣美婦歌曰:‘玉京人去秋蕭索’云云。”給這首詞蒙上一層迷離恍惚的神秘色彩,世稱為“鬼詞”,可見人們對其喜愛之極。上闕首句“玉京人去秋蕭索”,點明親人遠去京師,春去秋至而音信全無。“畫檐鵲起梧桐落”,鵲起不顧,進一步暗示親人一去杳然;庭院闃寂,悵然失望,梧桐葉墜之聲亦清晰可聞,懷想之深,立見。“欹枕悄無言”,夜不安寐,欹枕無言,用動作表現心理,形象而又委曲。“月和清夢圓”,夢里依稀與親人團聚。詞人把夢中團聚與中天月圓巧妙地交織一起,“圓”語雙關,圓而不圓,夢境與現實、月色與人事兩相反襯,思念之情愈婉愈深。“背燈惟暗泣,甚處砧聲急”,前后倒裝。“甚處砧聲急”,深夜里不知什么地方響起陣陣搗衣聲,把人從朦朧的睡夢中驚醒。“甚處”表明砧聲從很遠處傳來,時斷時續,并不太響,也符合乍醒恍惚情態。這種響聲亦把人驚醒,說明睡得不安穩,夜之冷清更甚,“急”未必實寫砧聲矣。“背燈惟暗泣”,夢斷神傷狀。眼前冷寂,夢中歡聚,兩相襯照,益發傷神悵惘,豈不柔腸寸斷、哀泣不止呀!一“暗”字,心中哭泣,為傷感之最。“眉黛遠山攢”,接“背燈暗泣”,給傷心之極攢蹙秀眉一特寫,更將滿膺思念、一腔哀怨,無法釋懷而凝結于眉間黛遠。末句“芭蕉生暮寒”宕開,以景收束。“芭蕉生寒”凄冷之切,寒氣直沁人心里,又不說破,辭婉情切,令人哀怨無端,為以景結情之妙筆。此詞上下兩闕各用兩仄韻、兩平韻,平仄傳遞,情調亦由緊促轉為低沉,與詞意的轉進相諧和。結構上一句景,一句情,間或情景雙寫。在情與景的相映、相生、相融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婉曲而深切地袒露出來。
唐代·耿玉真的簡介
南唐婦人。生卒年無考,入宋后,相傳受刑處死。事見《南唐書》、《侯鯖錄》。存詞一首。
...〔
? 耿玉真的詩(1篇) 〕
宋代:
王十朋
路入剡山腰,風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雙溪眼中碧。
山僧作亭知幾春,賞音端怕逢詩人。自從妙語發丘壑,遂使絕境多蹄輪。
路入剡山腰,風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雙溪眼中碧。
山僧作亭知幾春,賞音端怕逢詩人。自從妙語發丘壑,遂使絕境多蹄輪。
:
朱帆
依然天子共朝臣,青史何須辨偽真。不向深山驅虎豹,焉能高閣畫騏麟。
屠鷹烹狗非徒漢,焚籍坑儒豈獨秦。千古休提堯舜事,君王若個不愚民。
依然天子共朝臣,青史何須辨僞真。不向深山驅虎豹,焉能高閣畫騏麟。
屠鷹烹狗非徒漢,焚籍坑儒豈獨秦。千古休提堯舜事,君王若個不愚民。
唐代:
康有為
國土同孤注,君王類置棋。金輪篡唐日,叔帶亂周時。
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人謀雖欲盜,天命豈能違。
國土同孤注,君王類置棋。金輪篡唐日,叔帶亂周時。
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人謀雖欲盜,天命豈能違。
明代:
何鞏道
忽忽春光暗里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
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
忽忽春光暗裡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
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
明代:
林光
斯文曾未識荊州,多少明珠惜暗投。畫舫莫隨流水去,白云多被好山留。
掃除俗慮新茅筆,披過寒冬老布裘。未了乾坤男子事,幾宜擔負幾宜休。
斯文曾未識荊州,多少明珠惜暗投。畫舫莫隨流水去,白雲多被好山留。
掃除俗慮新茅筆,披過寒冬老布裘。未了乾坤男子事,幾宜擔負幾宜休。
:
劉因之
清夜人無寐,寒檐月漸西。凍凝鐙焰小,冷壓柝聲低。
撰栗煨余火,翻書檢舊題。數篇鈔未了,鄰舍已雞啼。
清夜人無寐,寒檐月漸西。凍凝鐙焰小,冷壓柝聲低。
撰栗煨餘火,翻書檢舊題。數篇鈔未了,鄰舍已雞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