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新月
賦新月。唐代。繆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唐代]:繆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
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
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譯文
新月如彎弓還沒有到半個圓,卻分明在天邊斜掛著。
人們不要小看它只像彎彎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會團圓完滿,光照天下。
注釋
賦新月:描寫,歌詠新月。賦,鋪寫,歌詠。新月,陰歷月初形狀如鉤的月亮,即初月。
未上弦:陰歷每月初八左右,月亮西半明,東半暗,恰似半圓的弓弦。稱上弦,上弦,是說新月還沒有還沒有到半圓。
碧霄:藍天。
蛾眉:原形容美人的眉毛,細長而彎曲,這里指新月,月亮彎如蛾眉。
三五團圓:指陰歷十五晚上最圓的月亮。
這首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人小志大,準備成就一番經世濟民大事業的豪邁氣概。這首詩的小作者借詠新月來表達自己的遠大志向。
詩的另外一種意思是說,別看我這個時候年紀小,長大了可要做光照天下的大事業。
唐代·繆氏子的簡介
繆氏子,意思是一個姓繆的孩子,唐朝開元(713-741)時人。據說,他從小聰慧能文,7歲就以神童召試,作了一首《賦新月》,從小就有大志,很得唐玄宗的贊賞。生平不詳。表達了經世濟民的氣概。所著作《新月》,《賦新月》收編入《全唐詩》
...〔
? 繆氏子的詩(1篇) 〕
明代:
宋琬
曾向車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只今老作青溪長,猶是當時折角巾。
姿卓犖、骨嶙峋。畫師摩詰是前身。知君埋照饒深意,新筑糟丘號酒民。
曾向車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隻今老作青溪長,猶是當時折角巾。
姿卓犖、骨嶙峋。畫師摩詰是前身。知君埋照饒深意,新築糟丘號酒民。
:
方廣德
涂林疏樹自離離,入眼紅膚總不遺。若為連珠過沈約,何來新筑伴潘尼。
金房半坼珠駢落,霜葉平翻玉并欹。還記葡萄槎上種,折來那不稱同時。
塗林疏樹自離離,入眼紅膚總不遺。若為連珠過沈約,何來新築伴潘尼。
金房半坼珠駢落,霜葉平翻玉并欹。還記葡萄槎上種,折來那不稱同時。
近代:
陳匪石
京華遍冠蓋,憔悴斯人。心力好付陽春,迷離一片,渺煙水、吳根殘畫同論。
斜陽小樓外,漫愁縈絲柳,望冷孤云。堂前舊燕,勸歸來、莫誤黃昏。
京華遍冠蓋,憔悴斯人。心力好付陽春,迷離一片,渺煙水、吳根殘畫同論。
斜陽小樓外,漫愁縈絲柳,望冷孤雲。堂前舊燕,勸歸來、莫誤黃昏。
宋代:
劉才邵
不將簾幕掛檐唇,欲聽飛霙點繡茵。門外湖山元早白,醉中笑語不嫌真。
爐煙盡日飄香霧,茗盌侵湯攪玉塵。莫怪更深寒力減,瑤墀今日布王春。
不將簾幕掛檐唇,欲聽飛霙點繡茵。門外湖山元早白,醉中笑語不嫌真。
爐煙盡日飄香霧,茗盌侵湯攪玉塵。莫怪更深寒力減,瑤墀今日布王春。
清代:
屈大均
相思黃岳甚,況復故人多。汝向豐溪曲,為予傳嘯歌。
白云無事否,春色奈愁何。心似諸峰月,依依在女蘿。
相思黃嶽甚,況複故人多。汝向豐溪曲,為予傳嘯歌。
白雲無事否,春色奈愁何。心似諸峰月,依依在女蘿。
宋代:
釋行海
七里灘頭問去律,嶄巖漁石蘚花春。
自從一別劉文叔,直到如今少故人。
七裡灘頭問去律,嶄巖漁石蘚花春。
自從一別劉文叔,直到如今少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