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山
游龍山。元代。戴良。 昔聞龍石名,今覓龍山路。泛江循近洲,即陸入遙樹。離離列彩巖,泫泫濯甘露。倏見雨征峰,高出云飛處。好山殊未歷,游子已多趣。尋幽雖欲行,愛境不能去。庶憑物外蹤,稍息塵中慮。佛廬既崇曠,云閣復(fù)高據(jù)。登臨當(dāng)雨余,眺望屬秋暮。意同疏木寒,興逐驚烏翥。蒼蒼暝色起,杳杳晚鐘度。耽玩樂地幽,趨事嫌跡遽。為謝林下人,行當(dāng)重游寓。
昔聞龍石名,今覓龍山路。
泛江循近洲,即陸入遙樹。
離離列彩巖,泫泫濯甘露。
倏見雨征峰,高出云飛處。
好山殊未歷,游子已多趣。
尋幽雖欲行,愛境不能去。
庶憑物外蹤,稍息塵中慮。
佛廬既崇曠,云閣復(fù)高據(jù)。
登臨當(dāng)雨余,眺望屬秋暮。
意同疏木寒,興逐驚烏翥。
蒼蒼暝色起,杳杳晚鐘度。
耽玩樂地幽,趨事嫌跡遽。
為謝林下人,行當(dāng)重游寓。
戴良簡介
唐代·戴良的簡介

(1317—1383)元明間浦江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又號云林。通經(jīng)、史百家暨醫(yī)、卜、釋、老之說。初習(xí)舉子業(yè),尋棄去,學(xué)古文于黃、柳貫、吳萊。學(xué)詩于余闕。元順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華,召之講經(jīng)史。旋授學(xué)正。不久逃去。順帝授以淮南江北等處儒學(xué)提舉。后避地吳中,依張士誠。見士誠將敗,挈家泛海,抵登、萊。欲行歸擴廓軍,道梗,僑寓昌樂。元亡,南還,變姓名,隱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師,試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辭,忤旨。逾年自殺。良為詩風(fēng)骨高秀,眷懷宗國,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靈山房集》。
...〔 ? 戴良的詩(22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