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薪而爨,數(shù)粒乃炊的成語故事

拼音chēng xīn ér cuàn,shǔ lì nǎi chuī
基本解釋稱:衡量;薪:柴;爨:燒火煮飯。稱了柴草數(shù)著米粒煮飯。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計較,形容吝嗇或貧窮。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豈肯稱薪而爨,數(shù)粒乃炊,并瑕棄璧。”
暫未找到成語稱薪而爨,數(shù)粒乃炊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稱薪而爨,數(shù)粒乃炊)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三十而立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 |
章甫薦履 | 《文選 賈誼<吊屈原文>》:“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難以置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叫化子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四回:“管他有衣服沒衣服,比要飯的叫化子總強點,就算那間廚房旁邊的小房子,也怪暖和的,沒有什么不可以的。” |
愛才如渴 | 清·葉燮《原詩·外篇上》:“嫉惡甚嚴,愛才若渴,此韓愈之面目也。” |
咄咄逼人 | 晉 衛(wèi)鑠《與釋某書》:“衛(wèi)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xué)衛(wèi)真書,咄咄逼人。” |
斷香零玉 | 清·洪昇《長生殿·尸解》:“這是我斷香零玉沉埋處,好結(jié)果一場廝耨,空落得薄命留。” |
拔苗助長 | 郭沫若《雄雞集 關(guān)于發(fā)展學(xué)術(shù)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jié)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