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面自干的成語故事

拼音tuò miàn zì gān
基本解釋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處《新唐書 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唾面自干的典故
唐朝監察御史婁師德率軍抗擊吐蕃進攻,八戰八捷,深得武則天的器重,提拔為宰相。他為人處世寬宏大量,他問即將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如何對待別人挑釁,弟弟說即使別人吐唾沫到臉上自己擦掉就行了,而他堅持要讓唾沫自己干。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唾面自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任人唯親 |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干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 |
趁火打劫 |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
自力更生 |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中國的獨立與完整的麻煩。” |
過五關,斬六將 | |
嚴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
鶴立雞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蘭河傳〉序》:“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