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成大錯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ù chéng dà cuò
基本解釋鑄造一把大銼刀。借指造成大錯誤。錯:錯刀;古代幣名。
出處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鑄成大錯的典故
唐朝末年,魏博節度使羅紹威擔心自己的衛隊會反他,于是派親信臧廷范去找親家梁王朱溫幫忙。朱溫趁女兒辦喪事之機,出兵把羅紹威的衛隊消滅,進而占據魏州。羅紹威只好供應軍餉。他引狼入室,鑄成大錯,后悔莫及。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鑄成大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李代桃僵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
經史子集 | 《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
以小見大 | 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膽如斗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玉卮無當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半吊子 | 丁玲《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他卻說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種夸大,是不真實的。”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