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認顏標的成語故事

拼音cuò rèn yán biāo
基本解釋形容懵懂淺陋。
出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錯認顏標的典故
唐朝時期,主考官鄭薰先生在評卷時,見到顏標的卷子,他看了一遍覺得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他想顏標是顏真卿的后代,應該讓這個忠烈的后代作狀元。謝恩的那天,鄭薰才發現錯認了顏標。后來人們評論:“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錯認顏標)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談笑風生 | 宋 辛棄疾《念奴嬌 贈夏成玉》詞:“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
敵眾我寡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
首身分離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滿山遍野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
樂道好古 | 《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照葫蘆畫瓢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
疙里疙瘩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五回:“滋著一臉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領,腰系絲絳,疙里疙瘩,光著兩只腳,拖一雙破草鞋。”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
營私舞弊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南洋兵船雖然不少,叵奈管帶……營私舞弊,那里還有公事在他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