搠槍使棒的成語故事

拼音shuò qiāng shǐ bàng
基本解釋搠:戳。搬弄兵器,指動武。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他莊上如常有搠槍使棒的人來,如何知他做這般的事?”
暫未找到成語搠槍使棒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搠槍使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芒刺在背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
翹尾巴 | 毛澤東《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萬年也不要驕傲,永遠不要翹尾巴。” |
慘不忍睹 | 清 黃小配《洪秀全演義》:“尸首堆積,慘不忍睹。” |
離經辨志 | 《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
假公濟私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篤近舉遠 | 唐·韓愈《原人》:“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勞民傷財 | 《元史 李元禮傳》:“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