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行。明代。李攀龍。 蕭蕭山上草,悠悠山下道。長城一何長,遠望多悲傷。遠望不如歸,游子日依依。依依復累累,涕泣當為誰。高臺知天風,鴻雁知天霜。欲媚更無人,欲去更彷徨。浮云西北來,我馬顧之鳴。愿附尺素書,迢迢東南行。浮云不可托,素書不可成。十年違室家,安知即平生。
[明代]:李攀龍
蕭蕭山上草,悠悠山下道。長城一何長,遠望多悲傷。
遠望不如歸,游子日依依。依依復累累,涕泣當為誰。
高臺知天風,鴻雁知天霜。欲媚更無人,欲去更彷徨。
浮云西北來,我馬顧之鳴。愿附尺素書,迢迢東南行。
浮云不可托,素書不可成。十年違室家,安知即平生。
蕭蕭山上草,悠悠山下道。長城一何長,遠望多悲傷。
遠望不如歸,遊子日依依。依依複累累,涕泣當為誰。
高臺知天風,鴻雁知天霜。欲媚更無人,欲去更彷徨。
浮雲西北來,我馬顧之鳴。願附尺素書,迢迢東南行。
浮雲不可托,素書不可成。十年違室家,安知即平生。
唐代·李攀龍的簡介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
? 李攀龍的詩(882篇) 〕
清代:
謝金鑾
水仙宮外近黃昏,迤北斜看第幾鯤。潮信來特沙鹵白,亂星漁火簇城門。
水仙宮外近黃昏,迤北斜看第幾鯤。潮信來特沙鹵白,亂星漁火簇城門。
明代:
郭之奇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宋代:
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
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
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
胡祗*
應飛熊佳兆,年共德,兩俱高。論少日才名,遐齡勁節,合擅中朝。文章在公余事,快筆端、云海□風濤。四海名卿奇士,百年齊入鈞陶。笑將經濟讓兒曹。萬事一秋毫。享內相尊榮,金蓮畫燭,宮錦朝袍。投壺雅歌文會,盡百杯、春色醉仙桃。好為升平強健,賓從東岱南郊。
應飛熊佳兆,年共德,兩俱高。論少日才名,遐齡勁節,合擅中朝。文章在公餘事,快筆端、雲海□風濤。四海名卿奇士,百年齊入鈞陶。笑將經濟讓兒曹。萬事一秋毫。享內相尊榮,金蓮畫燭,宮錦朝袍。投壺雅歌文會,盡百杯、春色醉仙桃。好為升平強健,賓從東岱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