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二首
古梅二首。宋代。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脊,海月冷掛珊瑚枝。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春供老枝。絕壁笛聲那得到,只愁斜日凍蜂知。
[宋代]:蕭德藻
湘妃危立凍蛟脊,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春供老枝。
絕壁笛聲那得到,只愁斜日凍蜂知。
湘妃危立凍蛟脊,海月冷掛珊瑚枝。
醜怪驚人能嫵媚,斷魂隻有曉寒知。
百千年蘚著枯樹,三兩點春供老枝。
絕壁笛聲那得到,隻愁斜日凍蜂知。
宋人賞梅至南宋始盛,并逐漸形成了“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奇怪為貴”(范成大《梅譜·后序》)的審美情趣。這兩首詩所寫的就是老枝奇怪,疏花幾點的古梅形象,與林逋筆下的清幽疏秀有所不同。作者有意識地突顯梅花的老瘦、枯淡、奇怪、冷峭、孤獨以表現其超塵脫俗而又不乏幾分孤獨凄涼之意的“清高”品質,帶有幾分“以丑為美”的味道。陳衍評第一首道:“梅花詩之工致,此可嘆觀止,非和靖所想到矣?!?《宋詩精華錄》卷三)從另一個方面,又有人對這種苦硬的寫法提出批評,清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五:“宋人肖德藻梅詩,有‘江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看似崛強,實與‘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按:明人高啟詩句),一太熟,一太生,同是詩家左道。凡學詩者,入手即辟此二種,方有根基可望,勿認肖君二語勝于季迪(按:高啟的字)也。”
唐代·蕭德藻的簡介
蕭德藻,南宋詩人。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初任尤川縣丞,后為湖北參議,再調湖州烏程令。因愛當地山水之美,遂移家烏程,住縣中屏山,其地有千巖之勝,所以自號“千巖老人”,表示歸隱不仕。
...〔
? 蕭德藻的詩(25篇) 〕
清代:
博爾都
憶爾清風夕,懷予定有吟。悠悠東去水,不及此情深。
為覓無聲句,酬茲太古心。來宵新月上,待爾再彈琴。
憶爾清風夕,懷予定有吟。悠悠東去水,不及此情深。
為覓無聲句,酬茲太古心。來宵新月上,待爾再彈琴。
宋代:
釋咸杰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
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
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清代:
潭溥
載酒茱萸合,尋山粵秀開。海光浮地出,秋氣并云來。
烽火連邊徼,艱危憶將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滿蒿萊。
載酒茱萸合,尋山粵秀開。海光浮地出,秋氣并雲來。
烽火連邊徼,艱危憶將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滿蒿萊。
宋代:
王十朋
帝鄉五載亂離中,億萬蒼生陷犬戎。二圣遠征沙漠北,六龍遙渡浙江東。
斬奸盍請朱云劍,射虜宜貫李廣弓。借問秦庭誰慟哭,草茅無路獻孤忠。
帝鄉五載亂離中,億萬蒼生陷犬戎。二聖遠征沙漠北,六龍遙渡浙江東。
斬奸盍請朱雲劍,射虜宜貫李廣弓。借問秦庭誰慟哭,草茅無路獻孤忠。
宋代:
趙希逢
學行何必過邯鄲,匍匐歸來指謾彈。
萬事不如安分好,人心何事險於灘。
學行何必過邯鄲,匍匐歸來指謾彈。
萬事不如安分好,人心何事險於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