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蘇轍的詩 > 六國論

      六國論

      [宋代]:蘇轍

        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夫秦之所以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諸侯之所與秦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野。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沖,而弊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韓,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韓、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齊之剛、壽,而范雎以為憂。然則秦之所忌者可以見矣。

        秦之用兵于燕、趙,秦之危事也。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于前,而韓、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邪!委區區之韓、魏,以當強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韓、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東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禍。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六國論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讀過史記中六國世家的故事,內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諸侯,憑著比秦國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軍隊,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邊面積千里的秦國,卻免不了滅亡。我常為這件事作深遠的思考,認為一定有能夠用來自求安定的計策;因此我總是怪罪那時候的一些謀臣,在考慮憂患時是這般的粗略,圖謀利益時又是那么的膚淺,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勢啊!

        秦國要和諸侯爭奪天下的目標,不是放在齊、楚、燕、趙等地區,而是放在韓、魏的邊境上;諸侯要和秦國爭奪天下的目標,也不是放在齊、楚、燕、趙等地區,而是放在韓、魏的邊境上。對秦國來說,韓、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樣;韓、魏兩國阻礙了秦國出入的要道,卻掩護著崤山東邊的所有國家,所以全天下特別看重的地區,再也沒有比得上韓、魏兩國了。從前范雎被秦國重用,就征服了韓國,商鞅被秦國重用,就征服了魏國。秦昭王在還沒獲得韓、魏的歸心以前,卻出兵去攻打齊國的剛、壽一帶,范雎就認為是可憂的。既然這樣那么秦國忌憚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秦國要對燕、趙兩國動用兵力,這對秦國是危險的事情;越過韓、魏兩國去攻打人家的國都,燕、趙在前面抵擋它,韓、魏就從后面偷襲他,這是危險的途徑啊。可是當秦國去攻打燕、趙時,卻不曾有韓、魏的顧慮,就是因為韓、魏歸附了秦國的緣故啊。韓、魏是諸侯各國的屏障,卻讓秦國人能夠在他們的國境內進出自如,這難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勢嗎?任由小小的韓、魏兩國,去抵擋像虎狼一般強橫的秦國,他們怎能不屈服而歸向秦國呢?韓、魏一屈服而歸向秦國,從此以后秦國人就可以出動軍隊直達東邊各國,而且讓全天下到處都遭受到他的禍害。

        韓、魏是不能單獨抵擋秦國的,可是全天下的諸侯,卻必須靠著他們去隔開西邊的秦國,所以不如親近韓、魏來抵御秦國。秦國人就不敢跨越韓、魏,來圖謀齊、楚、燕、趙四國,然后齊、楚、燕、趙四國,也就因此可以在他們的領域內安定自己的國家了。憑著四個沒有戰事的國家,協助面臨敵寇威脅的韓、魏兩國,讓韓、魏沒有防備東邊各國的憂慮,替全天下挺身而出來抵擋秦國軍隊;用韓、魏兩國對付秦國,其余四國在后方休生養息,來暗中援助他們的急難,像這樣就可以源源不絕地應付了,那秦國還能有什么作為呢?諸侯們不知道要采行這種策略,卻只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誓、毀棄約定,來互相殘殺同陣營的人,秦國的軍隊還沒出動,天下的諸侯各國就已經困住自己了。直到讓秦國人能夠趁虛而入來并吞了他們的國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注釋

      六國:齊、楚、燕、趙、韓、魏。世家:《史記》記述諸侯王的傳記稱為世家(農民起義領袖陳涉、儒家創始人孔丘也被列人世家,此屬例外)。“六國世家”,即六國諸侯王的傳記。

      竊:私下,用作表示個人意見的謙詞。

      五倍之地、十倍之眾:謂六國與秦相比,有其五倍的土地、十倍的人口。

      山西:古地區名。戰國、秦、漢時期,通稱崤山或華山以西為山西。這里指崤山以西。

      咎:怪罪。

      疏:粗忽。

      勢:大勢、形勢。

      不在齊、楚、燕、趙:這四國皆遠離位于西部的秦國,不與其接壤,故云。

      而在韓、魏之郊:韓國疆土有今山西東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秦、楚、魏三國之間,為軍事上必爭之地。故云秦吞六國,首先戰事當發生在“韓、魏之郊”。郊,邑外為郊野。周制,離都城五十里為近郊,百里為遠郊。后泛指城外、野外。與下句“韓、魏之野”,的“野”,同義,都是田野、國土的意思。

      塞:阻塞,擋住。

      沖:要沖,軍事要道。

      蔽山東之諸侯:遮蔽了崤山以東的各諸侯國。

      范雎:字叔,戰國時魏人。后入秦說秦昭王,他曾勸說昭王:“天下無變則已,天下有變,其為秦患者孰大于韓乎?王不如收韓。”(《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收韓,收服韓國。

      商鞅:也叫衛鞅,衛國貴族,公孫氏。后入秦,勸說孝王伐魏,“秦之與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孝公以為然。使衛鞍將而伐魏······盡破之以歸秦。”魏惠王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于秦以和。”(《史記·商君列傳》)故云“用于秦而收魏”。

      “昭王未得韓魏之心”三句:范雌說秦王曰:“夫稚侯越韓、魏而攻齊綱壽,非計也。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出師,則害于秦。······越人之國而攻可乎?其于計疏矣。······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釋此而遠攻,不亦繆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剛,故剛城,今山東省寧陽縣。壽,今山東省鄆城縣。

      乘:乘勢攻擊。

      附:依附。

      障:屏璋。

      委:托付。

      區區:小,少。

      當:抵當。

      折:損折。

      東諸侯:山東的諸侯,這里指齊、楚、燕、趙。

      擯(bìn):排除。

      完:全,這里指保全國家的完整。

      寇:敵寇,侵略者,這里指秦國。

      出身:獻身。

      “以二國”三句:意謂用韓、魏二國的力量共同對付秦國,齊楚燕趙四國則可在后方休養生息,并且暗地幫助韓、魏二國的急需之物。陰助,暗中幫助。

      疆埸(yì):邊界。

      背盟敗約:即“背敗盟約。背,背棄。敗,破壞。

      自相屠滅:指六國間自相殘殺。

      伺其隙:窺側著六國疲困的可乘之機。

      參考資料:

      1、朱明倫.唐宋八大家散文 廣選 新注 集評 蘇轍卷: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95-98

      2、朱一清.古文觀止鑒賞集評(四):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235-240

      3、林永輝·三蘇《六國論》分析·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六國論鑒賞

        此文的開頭,欲擒故縱,引出論題。六國“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的絕對優勢,卻相繼為秦所滅,乃是決策者目光短淺,“不知天下之勢”之故。隨之,從當時的“天下之勢”展開論述。

        文中反復論證秦與六國爭天下,關鍵就在韓、魏之郊野。因為對秦來說,韓、魏首當其沖,若韓、魏不附,乃是其腹心之疾;對山東之各諸侯國來說,韓、魏是他們理想的屏障。所以在七雄相斗的形勢下,韓、魏的地位就顯得特別重要。這就是當時起決定作用的“天下之勢”。

        形勢擺出之后,接著從正反兩方面引例作證。以秦來說,范雎受秦重用,立即助秦昭王收韓;商鞅受秦重用,則助秦孝公收魏。當韓、魏未附秦之時,昭王出兵攻齊,范堆憂之。由此證明秦欲爭得天下,必先收韓、魏而后可。當秦軍越韓過魏而攻燕趙,這本身是件冒險之舉,若燕趙正面迎戰,韓、魏再乘機擊之于后,那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秦人遠攻燕趙,卻毫無韓、魏之憂,那是因為韓、魏屈于秦之淫威而已歸附它的原故。文章寫到這里,再作收束,歸結到“天下之勢”。如此說來,韓、魏附秦是不識天下之勢了;進而又為其開脫:韓、魏本身勢孤力弱,面對虎狼之秦,又怎能自保而不歸附于秦呢?其中自含山東各諸侯國“不知天下之勢”而不助韓、魏杭秦之意。正由于六國都不能正視天下之勢,以致秦人得以東指而“天下追受其禍”。

        末段再從各諸侯國著筆,闡明作者為其構想的“自安之計”。當時的天下之勢,一方面韓、魏不能單獨杭拒強秦,另一方面,山東各諸侯國又要借助韓、魏以巴秦。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山東諸國應不惜代價去“厚韓親魏以摒秦”。這樣,就會出現另一種局面:秦人不敢越過韓、魏的土地遠攻齊、楚、燕、趙;而齊、楚、燕、趙也就能安居后方。一旦齊、楚、燕、趙能與韓、魏通力合作,相互支援,那秦國就不能有所作為。這確是當時拯救六國危亡的良方。末尾筆鋒一轉,回到冷酷的歷史現實:即六國決策者目光短淺,不識“天下之勢”,彼此“背盟致約,以自相屠滅”,以致“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突”,從而自食惡果,相繼滅亡。文章截然而止,含不盡感慨。

        全文緊扣“天下之勢”,縱論六國與秦爭天下中的成致得失,層層解剖,鞭辟入里,說透“自安之計”。而筆又一氣流注,曲折盡意。

      蘇轍簡介

      唐代·蘇轍的簡介

      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 蘇轍的詩(1499篇)

      猜你喜歡

      一春苦旱因成一章

      陳振家

      似鐵田泥難務耕,枯焦雜草剩蔫莖。雨星偶灑兩三點,雷鼓偏搥幾百聲。

      人定勝天雖見說,龍停司澤豈能成。彼蒼莫也胸襟窄,計較凡夫懵懂情。

      旅坐

      宋代羅公升

      負卻征塵債,飄零迄未休。

      孤蓬江貯夢,深巷雨添愁。

      詠張麗英 其二

      清代屈大均

      被發臥盤石,紅顏朝日光。有鸞自歌舞,不嫁長沙王。

      四月初四日聞績溪凡十五都賊焚欲盡傍出焚歙縣之南鄉遂焚至昌化

      元代方回

      昔日初聞寇,諸人早出師。焚燒寧太廣,收剿已無遺。

      斧鉞何曾鈍,雷霆豈肯遲。遷延非決策,那得更狐疑。

      奉同尤延之提舉廬山雜詠十四篇 其五 西澗清凈退庵

      宋代朱熹

      凌兢度三峽,窈窕復一原。絕壁擁蒼翠,奔流逝潺湲。

      聞昔避世人,寄此茅三間。壯節未云遠,高風杳難攀。

      壬寅臘月十九日嶰筠前輩招諸同人集雙硯齋作坡公生日此會在伊江得未曾有詩以紀之

      清代林則徐

      中原俎豆不足奇,請公乘云游四夷。天西絕塞招靈旗,下有荷戈之人頂禮之。

      公生距今八百有七載,元精在天仍為牛斗箕。命宮磨蝎豈公獨,春夢都似黃粱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人潮人人爽一区二区| 在线日产精品一区|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肥臀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丝袜激情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