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diǎn)絳唇·途中逢管倅
點(diǎn)絳唇·途中逢管倅。宋代。趙彥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別離何遽。忍唱陽關(guān)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無據(jù)。寒蟬鳴處?;厥仔标柲?。
[宋代]:趙彥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別離何遽。忍唱陽關(guān)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無據(jù)。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別離何遽。忍唱陽關(guān)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無據(jù)。寒蟬鳴處?;厥仔标柲骸?/p>
“別離何遽,忍唱《陽關(guān)》句!”久別重逢后卻要分離,那種苦痛是難以表達(dá)的。他聯(lián)想起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著名詩句。后來以此詩譜入樂府,名《陽關(guān)曲》,為送別之歌。但作者此時(shí)連唱《陽關(guān)》的心情也沒了,為什么呢?因?yàn)樗强椭兴蛣e,比王維居長(zhǎng)安送友人西行時(shí)還更多了一層愁苦。因此,這兩句很自然地過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嘆了。
“愁無據(jù)。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這無邊無際的愁苦,該怎樣形容呢?詞人巧妙地將它融入于景物描寫之中,用凄切的寒蟬和暗淡的夕陽光將它側(cè)面烘托出來?!昂s鳴”為聲,“斜陽暮”為色;前者作用于聽覺,后者作用于視覺。這樣通過聲色交互而引起讀者諸種感覺的移借,派生出無窮無盡的韻味來。
紀(jì)昀評(píng)趙彥端《介庵詞》說:“多婉約纖秾,不愧作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詞婉約而不“纖秾”,通篇未用一纖秾詞語,僅用的“陽關(guān)”一典也為一般讀者所熟知;不失為一首風(fēng)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詞。
唐代·趙彥端的簡(jiǎn)介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hào)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工為詞,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會(huì)作此”!……"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彥端詞以婉約纖秾勝,有介庵詞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
? 趙彥端的詩(196篇) 〕
宋代:
曾幾
善權(quán)石狀說不盡,怪怪奇奇驚倒人。大屋脩廊巖下路,凄風(fēng)冷雨洞中春。
善權(quán)石狀說不盡,怪怪奇奇驚倒人。大屋脩廊巖下路,凄風(fēng)冷雨洞中春。
宋代:
錢昭度
斗牛星外翻成夢(mèng),巢鳥枝南略寄身。
越國荷花八百里,別來誰是采蓮人。
鬥牛星外翻成夢(mèng),巢鳥枝南略寄身。
越國荷花八百裡,別來誰是采蓮人。
宋代:
晏殊
披風(fēng)別殿地?zé)o塵,辟惡靈符自有神。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
披風(fēng)別殿地?zé)o塵,辟惡靈符自有神。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
元代:
貢奎
山雨鳴篷雁落沙,新寒先到野人家。病來誰似愁容瘦,霜樹蕭疏兩鬢華。
山雨鳴篷雁落沙,新寒先到野人家。病來誰似愁容瘦,霜樹蕭疏兩鬢華。
明代:
王世貞
同是緱山裔,況同花甲周。唯偏金壇隱,獨(dú)領(lǐng)瑤池秋。
瑤池碧桃若雞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嶺名,共策踰輪追穆滿。
同是緱山裔,況同花甲周。唯偏金壇隱,獨(dú)領(lǐng)瑤池秋。
瑤池碧桃若雞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嶺名,共策踰輪追穆滿。
宋代:
陸游
扁舟夜載石帆月,雙屨曉穿天柱云。
八十老翁能辦此,不須身將渡遼軍。
扁舟夜載石帆月,雙屨曉穿天柱雲(yún)。
八十老翁能辦此,不須身將渡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