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書。唐代。李嶠。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河圖八卦出,洛范九疇初。垂露春光滿,崩云骨氣馀。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
[唐代]:李嶠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
河圖八卦出,洛范九疇初。
垂露春光滿,崩云骨氣馀。
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
河圖八卦出,洛範(fàn)九疇初。
垂露春光滿,崩雲(yún)骨氣馀。
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
譯文
池邊鳥雀聲稀環(huán)境靜謐閑適,依著欄桿細細品評著書簡上的文字。
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起始源頭,洛河的存在才導(dǎo)致了《洛書》的出現(xiàn)。
垂露圓渾有力,一筆一劃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勁暗藏期間。
請你仔細觀察每一個筆畫,每一寸都是圓渾流暢、筋骨俱備。
注釋
削簡:古時削薄竹木成片,用以書寫。后用以泛稱書寫﹑撰述。
龍文:喻雄健的文筆。
河圖:儒家關(guān)於《周易》卦形來源的傳說。
洛范:
垂露:書法術(shù)語。書寫直畫的一種形態(tài)。其收筆處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入木: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
參考資料:
1、古詩文網(wǎng)經(jīng)典傳承志愿小組.白馬非馬譯注,作者郵箱:930331075@qq.com
唐代·李嶠的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
? 李嶠的詩(209篇) 〕
宋代:
釋居簡
星歷新傳誤,無人重講明。日中陰似夜,春半冷如正。
柳欲眠還醒,花猶染不成。燕歸多日了,猶自未聞鶯。
星曆新傳誤,無人重講明。日中陰似夜,春半冷如正。
柳欲眠還醒,花猶染不成。燕歸多日了,猶自未聞鶯。
宋代:
陳紀
唾壺壯氣已休休,呼酒田翁與動酬。
九十日春長是雨,三千丈發(fā)總緣愁。
唾壺壯氣已休休,呼酒田翁與動酬。
九十日春長是雨,三千丈發(fā)總緣愁。
宋代:
張侃
一九才過二九來,見人相喚袖難開。外頭天色時時轉(zhuǎn),雪急因風(fēng)緩緩回。
一九才過二九來,見人相喚袖難開。外頭天色時時轉(zhuǎn),雪急因風(fēng)緩緩回。
清代:
吳重憙
誰釀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死人香里,長埋枯骨。
白刃截開兒女淚,紅閨濺盡英雄血。痛女貞、一木本難支,甘摧折。
誰釀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早已分、死人香裡,長埋枯骨。
白刃截開兒女淚,紅閨濺盡英雄血。痛女貞、一木本難支,甘摧折。
明代:
郭之奇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fēng)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fēng)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明代:
鄧云霄
冊子澄霜氣,沿江木葉紛。灘牙寒噴雪,巖腹暖蒸云。
處處逢漁父,行行入鹿群。誰言方外吏,尚愧北山文。
冊子澄霜氣,沿江木葉紛。灘牙寒噴雪,巖腹暖蒸雲(yún)。
處處逢漁父,行行入鹿群。誰言方外吏,尚愧北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