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梅)
滿江紅(梅)。宋代。吳潛。 試馬東風,且來問、南枝消息。正小墅、幾株斜倚,數花輕拆。自有山中幽態度,誰知世上真顏色。嘆君家、五嶺我雙溪,俱成客。長塞管,孤城笛。天未曉,人猶寂。有幾多心事,露清月白。好把寒英都放了,莫教春訊能占得。問竹籬、茅舍景如何,惟渠識。
[宋代]:吳潛
試馬東風,且來問、南枝消息。正小墅、幾株斜倚,數花輕拆。自有山中幽態度,誰知世上真顏色。嘆君家、五嶺我雙溪,俱成客。
長塞管,孤城笛。天未曉,人猶寂。有幾多心事,露清月白。好把寒英都放了,莫教春訊能占得。問竹籬、茅舍景如何,惟渠識。
試馬東風,且來問、南枝消息。正小墅、幾株斜倚,數花輕拆。自有山中幽態度,誰知世上真顔色。歎君家、五嶺我雙溪,俱成客。
長塞管,孤城笛。天未曉,人猶寂。有幾多心事,露清月白。好把寒英都放了,莫教春訊能占得。問竹籬、茅舍景如何,惟渠識。
唐代·吳潛的簡介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 吳潛的詩(493篇) 〕
宋代:
王存
倦宦歸來故國春,北樓千尺絕飛塵。江山雄偉增人氣,城壁蕭條類此身。
眼底交游隨物老,樽前歌舞逐時新。十年舊事無人問,目送斜陽下廣津。
倦宦歸來故國春,北樓千尺絕飛塵。江山雄偉增人氣,城壁蕭條類此身。
眼底交遊隨物老,樽前歌舞逐時新。十年舊事無人問,目送斜陽下廣津。
唐代:
李涉
能使時平四十春,開元圣主得賢臣。
當時姚宋并燕許,盡是驪山從駕人。
能使時平四十春,開元聖主得賢臣。
當時姚宋并燕許,盡是驪山從駕人。
唐代:
馬戴
遠歸從此別,親愛失天涯。去國頻回首,方秋不在家。
鳴蛩聞塞路,冷雁背龍沙。西次桑干曲,洲中見荻花。
遠歸從此別,親愛失天涯。去國頻回首,方秋不在家。
鳴蛩聞塞路,冷雁背龍沙。西次桑幹曲,洲中見荻花。
元代:
方回
昔日初聞寇,諸人早出師。焚燒寧太廣,收剿已無遺。
斧鉞何曾鈍,雷霆豈肯遲。遷延非決策,那得更狐疑。
昔日初聞寇,諸人早出師。焚燒甯太廣,收剿已無遺。
斧鉞何曾鈍,雷霆豈肯遲。遷延非決策,那得更狐疑。
:
謝冶盦
道義論交雜苦辛,多君高唱到陽春。風塵澒洞今何世,歲月消磨志不伸。
出岫閒云歸緩緩,在山泉水味津津。一枝縱擅才人筆,未肯淩波賦感甄。
道義論交雜苦辛,多君高唱到陽春。風塵澒洞今何世,歲月消磨志不伸。
出岫閒雲歸緩緩,在山泉水味津津。一枝縱擅才人筆,未肯淩波賦感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