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顧學士
傷顧學士。唐代。孔紹安。 迢遞雙崤道,超忽三川湄。此中俱失路,思君不可思。游人行變橘,逝者遽焚芝。憶昔江湖上,同詠子衿詩。何言陵谷徙,翻驚鄰笛悲。陳根非席卉,繐帳異書帷。與善成空說,殲良信在茲。今日嚴夫子,哀命不哀時。
[唐代]:孔紹安
迢遞雙崤道,超忽三川湄。此中俱失路,思君不可思。
游人行變橘,逝者遽焚芝。憶昔江湖上,同詠子衿詩。
何言陵谷徙,翻驚鄰笛悲。陳根非席卉,繐帳異書帷。
與善成空說,殲良信在茲。今日嚴夫子,哀命不哀時。
迢遞雙崤道,超忽三川湄。此中俱失路,思君不可思。
遊人行變橘,逝者遽焚芝。憶昔江湖上,同詠子衿詩。
何言陵谷徙,翻驚鄰笛悲。陳根非席卉,繐帳異書帷。
與善成空說,殲良信在茲。今日嚴夫子,哀命不哀時。
唐代·孔紹安的簡介
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于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于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末,為監察御史。李淵討賊河東,紹安為監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史舍人,賜赍甚厚。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于世。
...〔
? 孔紹安的詩(9篇) 〕
近代:
陳仁德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只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揮手憑欄意氣橫,狂飆浩蕩掃神京。隻今惟有寒鴉噪,曾伴樓頭萬歲聲。
明代:
王恭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
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
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唐代:
盧綸
落日映危檣,歸僧向岳陽。注瓶寒浪靜,讀律夜船香。
苦霧沈山影,陰霾發海光。群生一何負,多病禮醫王。
落日映危檣,歸僧向嶽陽。注瓶寒浪靜,讀律夜船香。
苦霧沈山影,陰霾發海光。群生一何負,多病禮醫王。
明代:
顧清
東江南去接東湖,湖上人家畫里居。綠樹映門皆合抱,清波動影欲侵裾。
詩書并沐明時寵,山水遙連故國馀。何日扁舟遂歸志,西風相引釣鱸魚。
東江南去接東湖,湖上人家畫裡居。綠樹映門皆合抱,清波動影欲侵裾。
詩書并沐明時寵,山水遙連故國馀。何日扁舟遂歸志,西風相引釣鱸魚。
元代:
曹伯啟
講明圣學遠方來,仁宅居安義路開。多少紅塵名利窟,歲時相遇只銜杯。
講明聖學遠方來,仁宅居安義路開。多少紅塵名利窟,歲時相遇隻銜杯。
明代:
林熙春
廿載南游訪十洲,半肩劍履遍瀛州。繇來世族推高第,直為親塋下一籌。
云鎖絲綸騰白鶴,江環風木臥青牛。渭城何計遲橋梓,綠蟻尊前水驛舟。
廿載南遊訪十洲,半肩劍履遍瀛州。繇來世族推高第,直為親塋下一籌。
雲鎖絲綸騰白鶴,江環風木臥青牛。渭城何計遲橋梓,綠蟻尊前水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