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弦月觀鹿耳門漁火
下弦月觀鹿耳門漁火。清代。韓必昌。 夜深群動息,氣涼暑漸無。坐覺幽意適,徙倚閣東隅。正值新晴后,煙樹稍模糊。沉沉半鉤月,利露幽光孤。遙望鹿耳門,隱隱平沙鋪。少焉月漸升,紛射黿鼉居。錯落漁火集,閃爍出菰蘆。將與疏星雜,上下明空虛。風靜波不興,海面一鏡如。皚皚東方白,拍拍驚啼烏。驟寒逼衣裳,吾將歸吾廬。
[清代]:韓必昌
夜深群動息,氣涼暑漸無。坐覺幽意適,徙倚閣東隅。
正值新晴后,煙樹稍模糊。沉沉半鉤月,利露幽光孤。
遙望鹿耳門,隱隱平沙鋪。少焉月漸升,紛射黿鼉居。
錯落漁火集,閃爍出菰蘆。將與疏星雜,上下明空虛。
風靜波不興,海面一鏡如。皚皚東方白,拍拍驚啼烏。
驟寒逼衣裳,吾將歸吾廬。
夜深群動息,氣涼暑漸無。坐覺幽意適,徙倚閣東隅。
正值新晴後,煙樹稍模糊。沉沉半鈎月,利露幽光孤。
遙望鹿耳門,隱隱平沙鋪。少焉月漸升,紛射黿鼉居。
錯落漁火集,閃爍出菰蘆。將與疏星雜,上下明空虛。
風靜波不興,海面一鏡如。皚皚東方白,拍拍驚啼烏。
驟寒逼衣裳,吾將歸吾廬。
唐代·韓必昌的簡介
韓必昌,臺南人。清乾隆六十年間(1795)歲貢生,以守城有功,加六品銜,選武平縣導。嘉慶二年(1797),鳩資改建文昌閣,方志上多載其鋪橋造路之事跡。嘉慶十年、十一年間(1805~1806),蔡牽入鹿耳門時,曾募義民守城,十二年(1807)參與《續修臺灣縣志》。
...〔
? 韓必昌的詩(3篇) 〕
明代:
王漸逵
半空樓閣肅虛清,渾象沖融灝氣明。永夜銀河低自照,中天朱鳥靜相擎。
祥風浣浣仙靈近,湘簟瀟瀟慧思生。此意未應傳下界,曉來悽對萬家城。
半空樓閣肅虛清,渾象沖融灝氣明。永夜銀河低自照,中天朱鳥靜相擎。
祥風浣浣仙靈近,湘簟瀟瀟慧思生。此意未應傳下界,曉來悽對萬家城。
:
歐大任
寒城出祖大江濤,曾是從君水部曹。稍轉云司勞削牘,更移蘭省借揮毫。
星前入奏燕山近,雪后趨朝漢殿高。計最祠官應戀闕,可能歸及薦櫻桃。
寒城出祖大江濤,曾是從君水部曹。稍轉雲司勞削牘,更移蘭省借揮毫。
星前入奏燕山近,雪後趨朝漢殿高。計最祠官應戀闕,可能歸及薦櫻桃。
明代:
倪謙
煙渚蒹葭撲晴雪,蓼花暗染猩猩血。七月八月江水深,戲藻穿蒲飽魚鱉。
大船小船高揭篷,罾罩競入洄流中。碧濤徐捲手初舉,錦鱗翠鬣翻秋風。
煙渚蒹葭撲晴雪,蓼花暗染猩猩血。七月八月江水深,戲藻穿蒲飽魚鼈。
大船小船高揭篷,罾罩競入洄流中。碧濤徐捲手初舉,錦鱗翠鬣翻秋風。
明代:
沈周
白云山,在何處,太和峰下、紫翠堆邊是。山中道人玉作斧,慣向云根斫琪樹。
束之三萬束,凡火不能熂。卻使火龍水虎相煅煉,黃婆鼎中七七始成齊。
白雲山,在何處,太和峰下、紫翠堆邊是。山中道人玉作斧,慣向雲根斫琪樹。
束之三萬束,凡火不能熂。卻使火龍水虎相煅煉,黃婆鼎中七七始成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