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處士自松江來拜陵畢遂往蕪湖
王處士自松江來拜陵畢遂往蕪湖。清代。顧炎武。 宵來騎白馬,躡電向鐘山。忽遇窮途伴,相將一哭還。君來猶五月,不逐秦淮節。攜手宿荒郊,行吟對宮闕。此去到蕪湖,山光似舊無。若經巡幸地,為我少踟躕。
[清代]:顧炎武
宵來騎白馬,躡電向鐘山。忽遇窮途伴,相將一哭還。
君來猶五月,不逐秦淮節。攜手宿荒郊,行吟對宮闕。
此去到蕪湖,山光似舊無。若經巡幸地,為我少踟躕。
宵來騎白馬,躡電向鐘山。忽遇窮途伴,相將一哭還。
君來猶五月,不逐秦淮節。攜手宿荒郊,行吟對宮闕。
此去到蕪湖,山光似舊無。若經巡幸地,為我少踟躕。
唐代·顧炎武的簡介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
? 顧炎武的詩(280篇) 〕
明代:
霍與瑕
游子陟皇路,幽人嘯碧林。南北既異天,情意復鉛金。
愿言奏雅歌,既翕和且耽。巍巍山自高,洋洋水自深。
遊子陟皇路,幽人嘯碧林。南北既異天,情意複鉛金。
願言奏雅歌,既翕和且耽。巍巍山自高,洋洋水自深。
明代:
韓日纘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
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云會見起潛鱗。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甯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
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遊君始壯,風雲會見起潛鱗。
宋代:
司馬光
澹泊輕云寒不收,未成春雨只添愁。
風煙寂寞幾何限,盡入憑高一雨眸。
澹泊輕雲寒不收,未成春雨隻添愁。
風煙寂寞幾何限,盡入憑高一雨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