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剡寄鄭天和
居剡寄鄭天和。宋代。李易。 金庭洞在桐柏山,山高一萬八千丈。中有神仙不死區,郁郁黃云覆其上。透巖流壑繞四旁,面勢參差皆意向。雞登天姥有時聞,鶴在沃洲何待放。彩衣大勝宮錦袍,白發奉親仍敬養。異才爭出輔清朝,爽氣自驚游碧障。古來無位有重名,吾家謫仙陸魯望。平生愿到猶不諧,矧復區區走俗狀。桃源康樂舊鄉存,路接風煙甘遠往。渡江正謂九華丹,石筍飛泉歸指掌。鸞翔鵠浴傳異時,列岫方池閑想像。剡溪隨處可卜居,乘興扁舟正相訪。
[宋代]:李易
金庭洞在桐柏山,山高一萬八千丈。中有神仙不死區,郁郁黃云覆其上。
透巖流壑繞四旁,面勢參差皆意向。雞登天姥有時聞,鶴在沃洲何待放。
彩衣大勝宮錦袍,白發奉親仍敬養。異才爭出輔清朝,爽氣自驚游碧障。
古來無位有重名,吾家謫仙陸魯望。平生愿到猶不諧,矧復區區走俗狀。
桃源康樂舊鄉存,路接風煙甘遠往。渡江正謂九華丹,石筍飛泉歸指掌。
鸞翔鵠浴傳異時,列岫方池閑想像。剡溪隨處可卜居,乘興扁舟正相訪。
金庭洞在桐柏山,山高一萬八千丈。中有神仙不死區,郁郁黃雲覆其上。
透巖流壑繞四旁,面勢參差皆意向。雞登天姥有時聞,鶴在沃洲何待放。
彩衣大勝宮錦袍,白發奉親仍敬養。異才爭出輔清朝,爽氣自驚遊碧障。
古來無位有重名,吾家謫仙陸魯望。平生願到猶不諧,矧複區區走俗狀。
桃源康樂舊鄉存,路接風煙甘遠往。渡江正謂九華丹,石筍飛泉歸指掌。
鸞翔鵠浴傳異時,列岫方池閑想像。剡溪隨處可蔔居,乘興扁舟正相訪。
唐代·李易的簡介
李易(?~一一四二),字順之,江都(今江蘇揚州)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進士。三年,為江陰軍簽判。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擢太常博士,遷中書舍人,出知揚州。官至敷文閣待制。十二年,卒于秀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兩宋名賢小集》卷一八四存有《李敷文詩集》一卷。事見《宋歷科狀元錄》卷五,今錄詩十三首。
...〔
? 李易的詩(13篇) 〕
宋代:
韓淲
催景陰陽長短宵,天回星紀又玄枵。霜寒草野真無惡,雨濕禾場正不聊。
薄晚固宜山色遠,經冬猶未水痕銷。私家一飽官何恤,寂寂閒中歲月飄。
催景陰陽長短宵,天回星紀又玄枵。霜寒草野真無惡,雨濕禾場正不聊。
薄晚固宜山色遠,經冬猶未水痕銷。私家一飽官何恤,寂寂閒中歲月飄。
:
釋宗杲
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楖栗。雖然不許默照,須要人人面壁。
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楖栗。雖然不許默照,須要人人面壁。
明代:
郭之奇
可憐巴馬蔽黃塵,夷兇剪亂遂為陳。已知同泰終危國,何事莊嚴又舍身。
始興王子興勞苦,刺閨投石夜頻頻。妄希泰伯為三讓,錯認姬公乃世臣。
可憐巴馬蔽黃塵,夷兇剪亂遂為陳。已知同泰終危國,何事莊嚴又舍身。
始興王子興勞苦,刺閨投石夜頻頻。妄希泰伯為三讓,錯認姬公乃世臣。
宋代:
呂本中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云非遠別,念與始謀乖。
欲求連墻居,故作千里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雲非遠別,念與始謀乖。
欲求連牆居,故作千裡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
南北朝:
鄒浩
甫畢榮親愿,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善積子皆賢。
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無路,追感倍悽然。
甫畢榮親願,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善積子皆賢。
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無路,追感倍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