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太平州拜李端叔遺像
過太平州拜李端叔遺像。宋代。折彥質。 東來已數月,弛擔已渺茫。猶喜災患身,獲登先生堂。肅衣拜遺像,依然雙頰光。宛若侍坐側,妙語發天藏。厄窮出天意,人理難度量。所幸言不朽,與世為文章。齎此復何恨,私淑良不忘。小郎出見我,問知雛鳳凰。他年起門戶,塵滓濯秋陽。世事幾變滅,人生真黃粱。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淚滂。我行方有程,墳山空相望。
[宋代]:折彥質
東來已數月,弛擔已渺茫。
猶喜災患身,獲登先生堂。
肅衣拜遺像,依然雙頰光。
宛若侍坐側,妙語發天藏。
厄窮出天意,人理難度量。
所幸言不朽,與世為文章。
齎此復何恨,私淑良不忘。
小郎出見我,問知雛鳳凰。
他年起門戶,塵滓濯秋陽。
世事幾變滅,人生真黃粱。
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淚滂。
我行方有程,墳山空相望。
東來已數月,弛擔已渺茫。
猶喜災患身,獲登先生堂。
肅衣拜遺像,依然雙頰光。
宛若侍坐側,妙語發天藏。
厄窮出天意,人理難度量。
所幸言不朽,與世為文章。
齎此複何恨,私淑良不忘。
小郎出見我,問知雛鳳凰。
他年起門戶,塵滓濯秋陽。
世事幾變滅,人生真黃粱。
置之不足道,感慨涕淚滂。
我行方有程,墳山空相望。
唐代·折彥質的簡介
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字仲古,號葆真居士。折可適子。高宗紹興六年,累官簽書樞密院事,尋罷。秦檜為相,以彥質為趙鼎所引,安置郴州。有《葆真居士集》。
...〔
? 折彥質的詩(20篇) 〕
明代:
童軒
汗血曾勞百戰場,空遺踣鐵在文房。硯臺夜跡元霜滑,筆陣朝沖紫霧香。
削玉謾勞龍作劑,藏金聊藉豹為囊。可憐一蹶無人識,卻欲追蹤后二王。
汗血曾勞百戰場,空遺踣鐵在文房。硯臺夜跡元霜滑,筆陣朝沖紫霧香。
削玉謾勞龍作劑,藏金聊藉豹為囊。可憐一蹶無人識,卻欲追蹤後二王。
:
何喬新
潭陽遠在夜郎西,石徑縈紆路轉迷。俗獷猶存盤瓠舊,樹深惟聽鷓鴣啼。
茅檐彫弊哀三戶,嵐靄氤氳接五溪。欲吊靈均何處是,江頭蘭芷正凄凄。
潭陽遠在夜郎西,石徑縈紆路轉迷。俗獷猶存盤瓠舊,樹深惟聽鷓鴣啼。
茅檐彫弊哀三戶,嵐靄氤氳接五溪。欲吊靈均何處是,江頭蘭芷正凄凄。
明代:
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
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呼朋萬裡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
斷雲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唐代:
龐蘊
塵六門前喚,無情呼不入。二彼總空空,自然唇不濕。
從此絕因緣,葛五隨緣出。惟有空寂舍,圓八同金七。
塵六門前喚,無情呼不入。二彼總空空,自然唇不濕。
從此絕因緣,葛五隨緣出。惟有空寂舍,圓八同金七。
宋代:
陳造
長日登臨憶侍郎,芳時譚笑客凝香。
須公多辦瓊花露,容我時開古錦囊。
長日登臨憶侍郎,芳時譚笑客凝香。
須公多辦瓊花露,容我時開古錦囊。
明代:
鄭真
風云浩渺泛靈槎,三徑歸來菊有花。疏廣宅東天入海,龍且城外水囊沙。
賓筵且復成娛樂,帝闕終須拜寵嘉。好語黌宮劉博士,休將簡策問生涯。
風雲浩渺泛靈槎,三徑歸來菊有花。疏廣宅東天入海,龍且城外水囊沙。
賓筵且複成娛樂,帝闕終須拜寵嘉。好語黌宮劉博士,休將簡策問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