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三揀四 |
形容過分地挑剔。也指對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選。 |
語重情深 |
猶言語重心長。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
隔靴搔癢 |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指為官聲名很壞,任憑人們笑罵,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綽有余裕 |
形容態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后也指能力、財力足夠而有剩余。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 |
打腫臉充胖子 |
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 |
曉以大義 |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
揚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長條旗子。舞動著幡,敲打著鼓。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 |
敏而好學 |
敏:聰明。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 |
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例證。 |
皮開肉綻 |
綻:裂開。皮肉都裂開。形容被毆打得傷勢極重。 |
平淡無奇 |
奇:特殊。平平淡淡;沒有什么顯著的、出色的地方。 |
仁義道德 |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
朝令夕改 |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營私舞弊 |
營:謀求;舞:玩弄;弊:壞事。為了謀求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違法亂紀。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百無一是 |
是:對的;正確的。一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困而不學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 |
海底撈月 |
也作“水中撈月”、“海中撈月”。撈:撈取。從海中撈月亮。形容做事白費力氣;根本達不到目的。 |
滿招損,謙受益 |
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
死對頭 |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 |
珠玉之論 |
形容精辟的言論,卓越的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