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務大道向東,物流園,電商產業園,國藥控股,海潤生物園,京東物流倉等等,這些不都是產業么,難不成你不在這上班,這里就不算產業?
不知道網上的噴子說的,港務沒產業,他們想要的是什么產業,按照這種狹義理解,曲江也沒產業,但并不妨礙人人都想住曲江!
港務區名校是貼牌的:
有這種討論,其實并不意外,或者說對于西安的名校+,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名校的根源是優質的師資和生源,這確實不容易復制,但名校本身還有管理經驗,師資外溢,品牌加持等等;
(鐵一中陸港中學)
只不過西安的名校+做的太多,太快了,以至于各個學校都是名校招聘,這種速成的方式難免家長會懷疑;
但就我的觀察,港務區的名校還是不一樣的,基礎硬件上,無論我家盤的鐵一中,還是高新陸港,陜師大,學校的投入很高,占地大,校園漂亮,也是五大名校和管委會合辦;
資料上,鐵一中校長兼任這里校長,濱河副校長是執行校長,師資也是鐵一各小區抽調的,條件并不差,今年港務區又新開了高新一中陸港學校。
(高新一中陸港學校)
我發現很多西安人是有地域歧視的,高新的第四學校,曲江的第一學校,都是名校管理的模式,但一起都是各種吹捧,唯獨到了北郊,就各種看不上,前幾天交大附中落地經開的消息,也是酸的比夸的多;
新學校,即便是名師也需要磨合,這當然需要時間,所以網上說港務區學校貼牌的,大家不要在意,自己娃的成績,自己看得到就行!
港務區房價是虛高的:
我是在19年搖號買的綠城全運村二期,今年剛剛交房,當時高層價格是萬元出頭,最近我看港務區的房價,奧體賣到了多,都是大戶型的,向東的保利,華潤是多;
三四年前,西安的房價都是漲了不少的,高新,長安,雁塔,包括經開都在漲價,但到了港務區這里,房價就虛高了?奧體貴很明顯,就是土地少了,但周邊場館,道路,學校都起來,剛需轉改善了,自然貴了;
即使放在當下,港務區依舊是西安剛需,預算有限的人,選擇最多的地方,有學校,地鐵,都是央企小區,不用擔心交房;
二手房,現在交房的小區沒幾個,感覺我們小區就是站在輿論的中央,四月份的時候我收了房,但還沒搬過去,平時也確實收到不少中介的電話,鄰居在群里在時常討論房價的高低;
但這算人之常情吧,誰買房不希望漲價的,倒是中介宣傳的最多,實際賣的時候,價格還是可以談的,也是有人認可綠城的環境,位置學區,愿意買的,買家賣家都同意,只有網友不同意;
(全運村·甘棠苑)
就自己的感受來說,全運村房子蓋得不錯,外立面在西安也算一流的了,景觀中規中矩比較大氣;
樓里面的公區,戶型和裝修都非常一般,感覺綠城有點外立面強迫癥,犧牲了不少室內面積,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小區。
奧體都是花花架子:
在港務區的討論里,最莫名其妙的就是這個,什么體育館有啥用,自己又不去天天跑步,中央公園有啥用,平時遛彎還嫌棄遠;
果然噴子想噴你的時候,是不需要理由的,路面泥濘,路邊攤遍地,他說有煙火氣,高樓大廈,公園學校,他說是鋼鐵森林;
港務區的發展有目共睹,尤其是奧體,據說是2000多億的投資,西安一年的財政預算才多少,這抵得上西安好幾年的收入全投進來了,要不是全運村的契機,幾乎是不可能的;
(港務區灞河)
改觀肉眼可見,港務區無論是長安系列的公共建筑,中央公園,住宅商業,甚至是行道樹的檔次都是不低的;
你見過西安多少路上那么粗的白蠟樹一排一排,多少小區都舍不得種,港務區的奧體大道,有時間在網上敲鍵盤,真不如實地去看看;
即便是過了歐亞大道,周邊的面貌也是煥然一新的,一個新區,多點公園,學校,商業不好么,非要把成績說的一無是處,肯定別人的成績就這么難?
央企的總部都是空的:
最后這一點,我自己也心里沒底,剛好說到和大家討論一下,新聞上說有華潤,招商,中冶,中糧,中鐵,電建等十個央企總部;
反正上面的牌子都在港務區賣住宅,寫字樓也是真有,雙寨地鐵口一堆,現在都在施工;
(港務央企總部)
當然也在賣公寓,就讓大家心里沒底,原本想的央企總部,是各種高端人群辦公,像錦業路那種,結果是各種分割小面積賣公寓,轉念一想,或許是大家對總部期待值太高了,當成一個辦事處更能想明白;
即便很多總部,也不是一棟樓全部自己用,港務區現在辦公不景氣,賣公寓也是回血,就像軟件新城也有阿里巴巴的總部,據我觀察,阿里在西安除了盒馬,軟件外包外,也沒有太多業務;
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總部是服務于業務本身的,上面的央企,很多業務和普通人關系不大,只是業務量多少的事兒,當然不是北京的央企搬到雄安那種規模;
但這么多央企辦事處扎堆在港務區這個地方,在西安的歷史上也沒有,還是很厲害的,慢慢的,西安有業務了,總部的含金量才會逐步起來,這不是港務的問題,即便是高新,也不好說多少總部的含金量十足!
個人觀感
以上就是我作為普通人,關注港務發展,對于網上這種爭議的觀點,不一定全對,但也是一家之言,拋磚引玉;雖然咱不是什么大V,也不是搞經濟和規劃的專家,但我三觀還是很正的;
初中的哲學課本上就講過,新事物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產生的,與舊事物有著前后相繼的關系,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放在新區發展上,大家就忘了這些,都有點急功近利了,新區也不是憑空產生,而是在老城區外溢的基礎上來的;
全運村對港務區是質的提升,但回歸新區發展規律,是需要很長時間,很多錢,和很多人,是幾代人的努力的;
港務相比灃東,灃西,高新等,很多人買單,還是因為確實是投了很多錢,把基礎設施,環境配套都做起來了,大家覺得住在這里,耳目一新;
產業,總部,房價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些看得見的公園,坐的上的地鐵,上得了的學校,買得起的房子是實打實不會騙人的。
至于網上那些或酸或黑,不盼港務區好的,要么是真的格局大預算多,要么真的是無知又閑;
我手里要有300萬預算,我買什么港務區,高新曲江當然好了,這不是夠不著么!
有多少人明明5000塊拿出來都費勁,還瞧不上200萬在港務區買房子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