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
理解: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就是要以經濟建設中心,實現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深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成果,從面成為我們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并以發展、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
二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科學依據
理解:首先要準確認識國際國內的發展環境,準確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準確認識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在總結中國現代化建設經驗、順應時代潮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也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主要有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國外發展綴人,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三科學發展觀第一要以是發展
理解:我國正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堅持又好又快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各類生產要素潛力的有效途徑,是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實現綜合國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高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發展社會生產力。
更好補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
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
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