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quán),就發(fā)號施令,指手畫腳。 |
物美價廉 |
廉:便宜。東西價錢便宜,質(zhì)量又好。 |
五花大綁 |
先用繩索套住脖子,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人方式。 |
疑鄰盜斧 |
疑:懷疑;斧:斧頭。懷疑鄰居偷他的斧頭。指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
刑期無刑 |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
壓歲錢 |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現(xiàn)新的好形勢。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
廢書而嘆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zhì)來說是物質(zhì)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zhì)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不得而知 |
得:能夠。無從知道。 |
巧上加巧 |
指一時湊巧或指人更加靈巧。 |
詐奸不及 |
猶言十分奸詐。 |
風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禮節(jié)、習慣等。 |
大張旗鼓 |
大規(guī)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zhàn)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guī)模和聲勢大;現(xiàn)泛指做事規(guī)模和聲勢很大。 |
儉以養(yǎng)德 |
節(jié)儉有助于養(yǎng)成質(zhì)樸勤勞的德操。 |
光前啟后 |
猶“光前裕后”。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 |
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nèi)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匡謬正俗 |
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不可磨滅 |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
縱橫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來,沒有阻擋。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人面狗心 |
①《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焙笠蛞浴叭嗣婀沸摹北扔魅菝裁篮枚艑W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
雙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