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換 |
即使用金子來也不換,形容極為可貴。 |
初出茅廬 |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
一時一刻 |
指非常短暫的時間。 |
溝滿壕平 |
形容飽滿。 |
繩鋸木斷 |
拉繩作鋸;也能鋸斷木頭。比喻力量雖小;條件雖差;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 |
驚心動魄 |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
囊螢照雪 |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識字知書 |
謂有文化知識。 |
昂藏七尺 |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 |
光前啟后 |
猶“光前裕后”。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斷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作壁上觀 |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
欺善怕惡 |
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
融會貫通 |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 |
動魄驚心 |
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一竅不通 |
竅:洞;這里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閉塞、愚鈍。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冒失鬼 |
言語、舉動魯莽、輕率的人。 |
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
打開天窗說亮話 |
比喻無須規避,公開說明。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 |
驚惶失措 |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 |
足履實地 |
履:踩踏。腳踏實地。比喻實事求是,平實而不虛浮。 |
皮松肉緊 |
形容漫不經心,寬泛而無關緊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