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貨可居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奇貨:珍奇的貨物;居:囤積。囤積珍奇的貨物;以備高價售出。比喻憑借技藝或某種事物以獲取功名財利及其它好處。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呂不韋列傳》:“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例子可是他們把票子當做奇貨可居,非要足了錢不肯放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基礎信息
拼音qí huò kě jū
注音ㄑ一ˊ ㄏㄨㄛˋ ㄎㄜˇ ㄐㄨ
繁體奇貨可居
正音“奇”,不能讀作“jī”。
感情奇貨可居是貶義詞。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辨形“貨”,不能寫作“貸”。
辨析奇貨可居和“囤積居奇”;都可以表示“囤積儲存;等待高價出售”的意思。不同在于:奇貨可居強調“奇貨”;即“囤積”珍奇的貨物;“囤積居奇”強調“居奇”;即囤積起來;待時出售;牟取暴利。
謎語特種倉庫
近義詞囤積居奇
反義詞寶貨難售
英語set a high price and hold back
日語奇貨(きか)おくべし
德語etwas wie eine seltene und kostbare Ware horte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釋)
- 強取豪奪(意思解釋)
- 不屑一顧(意思解釋)
- 彬彬有禮(意思解釋)
- 零光片羽(意思解釋)
- 進本退末(意思解釋)
- 動蕩不定(意思解釋)
- 土木形骸(意思解釋)
- 不到黃河心不死(意思解釋)
- 暴取豪奪(意思解釋)
- 欺善怕惡(意思解釋)
- 穢德垢行(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珠玉之論(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閑情逸致(意思解釋)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釋)
- 地丑德齊(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當頭棒喝(意思解釋)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釋)
- 閉門讀書(意思解釋)
- 材優干濟(意思解釋)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釋)
- 為所欲為(意思解釋)
- 地平天成(意思解釋)
※ 奇貨可居的意思解釋、奇貨可居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投機倒把 | 指利用時機;使用違法手段擾亂市場;牟取暴利。投機:利用時機鉆空子。 |
長噓短氣 | 長聲、短聲不住地嘆息不止。 |
絕長續短 | 絕:截斷。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
燈蛾撲火 | 比喻自己找死。 |
苦中作樂 | 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 |
物阜民安 | 阜: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
故家喬木 | ①謂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眾。②喻指鄉賢。 |
齊頭并進 | 幾支隊伍并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 |
物腐蟲生 | 東西腐爛了才會生蟲。比喻禍患的發生,總有內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點,別人才能乘機打擊。 |
勞民傷財 | 勞民:使人民勞累;傷:耗費。既讓人民勞累受苦;又耗費了資財。指濫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費。 |
明爭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旁征博引 |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證。廣泛地引用材料作為依據、例證。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擊;自己就破滅了。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就露出破綻;站不住腳了。 |
反面無情 | 翻臉不講情面。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不留情面。 |
揚威耀武 | 見“揚威曜武”。 |
語重心長 |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敗俗傷風 | 指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
光前啟后 | 猶“光前裕后”。 |
祖傳秘方 | 指祖先遺傳下來的秘密配方。 |
難上加難 | 難:不容易。形容極端的難度。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舉直錯枉 | 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亦作“舉直厝枉”、“舉直措枉”。 |
風聲鶴唳 | 唳:鶴鳴聲。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擾。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