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剪燭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 chuāng jiǎn zhú
基本解釋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后泛指親友聚談。
出處唐 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西窗剪燭的典故
唐朝時期,詩人李商隱任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四川一向多雨多霧,陰雨綿綿。他身處異鄉,面對秋雨夜深人靜,勾起對妻子的懷念,作詩《夜雨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西窗剪燭)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紙老虎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94回:“猶之世俗所稱紙老虎,望之若真,未嘗不可欺人于一時,決不能持于久遠。” |
習非成是 | 西漢 揚雄《法言 學行》:“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 |
犀牛望月 | 《關尹子 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骨肉離散 | 《詩經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說一不二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
揚幡擂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萬無一失 | 漢 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反治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