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敖之鬼的成語故事

拼音ruò áo zhī guǐ
基本解釋若敖:指春秋時楚國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將因滅宗而無人祭祀。比喻沒有后代,無人祭祀。
出處《左傳 宣公四年》:“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爾?”
若敖之鬼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若敖家族子文、子良兄弟均做官。司馬子良生了個很兇猛的兒子斗越椒,令尹子文不喜歡這孩子,說他有狼子野心會滅了全族。后來斗越椒做了司馬,他殺死堂兄子揚繼任令尹,暗中擴軍反叛,被楚王打敗,滅了若敖全族。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若敖之鬼)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貧賤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故家喬木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說:“故家喬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這燈,我縣里沒不第二副。’”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揚幡擂鼓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如今是揚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 |
飲水思源 | 北周 庾信《征調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不翼而飛 |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
指天誓日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其若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