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ù mù jīng xīn
基本解釋觸目:眼睛看到;驚:震驚。眼睛看到;內心感到吃驚。形容事態嚴重;令人震驚。也作“怵目驚心”、“驚心怵目”。
出處清 林則徐《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爾等更當觸目驚心,如再觀望遷延,以身試法,則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謂言之不早也。”
暫未找到成語觸目驚心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觸目驚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積不相能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君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淡,不為之備,終受制矣。”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野心勃勃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
回光反照 |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
仁義道德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 |
識字知書 | 清·李漁《奈何天·慮婚》:“莫說別個,就是闕忠輩呵,一般也貌昂藏,識字知書,怎奈這命低微,執鐙隨鞭。” |
一場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