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奪人的成語故事

拼音xiān shēng duó rén
基本解釋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先聲奪人的典故
宋國的司馬華費逐,有三個兒子:華驅、華多僚和華登。
華多僚得國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經常在元公面前說兩個弟兄的壞活。華登被迫逃亡到國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誣陷華驅,說他打算接納逃亡的人。宋元公經不住華多僚的一再挑撥,便派人通知華費逐,叫他驅逐華驅。華費逐知道這件事是華多僚干的,恨不得殺了他,但又只得執行元公的命令,準備叫華驅去打獵,然后打發他走。華驅了解到這是華多僚干的壞事,本想殺了他,但又伯父親傷心,決定逃亡。臨行時,華驅打算與父親告別。不料,在朝廷上遇見了華多僚。他一時性起,就與侍從殺死了華多僚,并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國。
元公請齊國的烏枝鳴幫助守衛城池。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華登帶領了吳國的一支軍隊,前來支持華驅攻打宋國。眼看華登的隊伍快要來到,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對烏枝鳴說:“兵書《軍志》上有這樣的話:先向敵人進攻可以摧毀敵人的土氣;后向敵人進攻要等待他們士氣衰竭。何不乘華登的軍隊很疲勞和還沒有安定而進攻?如果敵人已經來到而且穩住,他們的人就多了,到那時我們就后悔不及了。”烏枝鳴聽從了濮的建議。
結果,宋國和齊國的聯軍擊敗了吳軍,俘虜了兩個將領。但是,華登率領余部又擊敗了宋軍。宋元公想逃,淄攔住他說:“我是小人,可以為君王戰死,但不能護送你逃跑。請君王等待一下。”淄說完這話,一面巡行,一面向軍士們喊道:“是國君的戰士,就揮舞旗幟:”軍士們按照他的話揮舞旗幟。宋元公也壯著膽下城巡視,對軍士們說:“國家敗亡,國君死去,這是大家的恥辱,不僅是我一個人的罪過,大家拼死打吧!”烏枝鳴命軍士們用劍與叛軍拼博。齊軍和宋軍一起攻打華登,華登支持不住,節節敗退。淄沖到前面刺死華登,將他的頭砍下、裹在戰袍里,一邊奔跑一邊喊道:“我殺了華登了!我殺了華登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先聲奪人)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女媧補天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
早出晚歸 | 《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
安身之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青山綠水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 |
勢力之交 |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力之交,古人羞之。” |
用心良苦 | 清·錢謙益《題懷麓堂詩鈔》:“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詩療之,曰:‘此引年之藥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處實效功 | |
爭先恐后 |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