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窮水盡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ān qióng shuǐ jìn
基本解釋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已沒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絕境。
出處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李八缸》:“茍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
山窮水盡的典故
公元1167年,南宋大詩人陸游因力主抗金被免職,回到老家山陰鏡湖旁居住。一次他到附近的山西村游訪,他即興作詩《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半年留客足雞豚。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山窮水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斗雞走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 |
自怨自艾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于桐處仁遷義。” |
反唇相稽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滿腹經綸 | 明 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 商調集賢賓 題春園 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愿。” |
暴發戶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
膽如斗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
苦口之藥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