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馬的成語故事

拼音hài qún zhī mǎ
基本解釋危害馬群的壞馬。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出處宋 劉安世《盡言集 應詔言集》:“恣其毀譽;如害群之馬,豈宜輕議哉!”
害群之馬的典故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一次,黃帝要去具茨山,卻在襄城迷了路。這時,他遇到了一位放馬的男孩,便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什么地方嗎?”男孩回答說:“知道。”黃帝又問:“你知道大院的住處嗎?”男孩也回答說知道。黃帝聽后心里很高興,說:“小孩,你真了不起,既知道具茨山,又知道大院住的地方。那我再問你,你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嗎?”男孩回答說:“治理天下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前幾年,我在外游歷,當時還生著病,有位長輩對我說:‘你在外游歷的時候,要注意日出而游,日入而息!’我現在身體好多了,打算去更多的地方。所謂治理天下,也不過如此罷了。”黃帝覺得男孩很聰明,便再次要男孩回答究竟如何治理天下。男孩只得說:“治理天下的人,其實與放馬的人沒什么兩樣,只不過要將危害馬群的壞馬驅逐出去而已!”黃帝很滿意男孩的回答,稱他為“天師”,并恭恭敬敬地對他拜了幾拜,然后才離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害群之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倒背如流 | 郭沫若《蘇聯紀行日記 六月廿七日》:“她把說明小冊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經讀得來倒背如流了。” |
離世遁上 | 《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
奇花異草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0回:“命周賈于絳州城內,起一座花園,遍求奇花異草,種植其中。” |
安內攘外 | 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國家有困難,僧多粥少,為國分憂嘛。” |
走馬觀花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香銷玉沉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玉盆記》:“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逬,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 |
膽如斗大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