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災樂禍的成語故事

拼音xìng zāi lè huò
基本解釋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幸:高興;樂:歡喜。
出處南北朝 顏之推《顏氏家訓 誡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宮閫,幸災樂禍,首為逆亂?!?/p>
春秋時,晉國發生災荒,請求向秦國買糧。大臣百里奚贊同賣糧,秦國給晉國支援了大批糧食,使晉國渡過了災荒。第二年,秦國發生災荒,向晉國求援,晉國不肯幫助,大臣慶鄭勸諫晉國君“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
幸災樂禍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幸災樂禍)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手舞足蹈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td> |
風馳電掣 | 《六韜 龍韜》:“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td> |
難以置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窮鄉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
刑期無刑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td> |
將功補過 | 《晉書 王敦傳》:“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要之將來?!?/td>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活蹦亂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 |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td>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