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索瘢的成語故事

拼音chuī máo suǒ bān
基本解釋同“吹毛求疵”。
出處清·鄒弢《三借廬筆談·楊文乾》:“田(田文鐿)以為訕己,愈惡之,每見嗔喝,吹毛索瘢。”
暫未找到成語吹毛索瘢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吹毛索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豆萁燃豆 | 三國 魏 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德重恩弘 | 唐·韓愈《袁州刺史謝上表》:“顯榮頻煩,稱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
明若觀火 | 《尚書 盤庚上》:“予若觀火。”宋 蔡沈集傳:“我視汝情,明若觀火。” |
銷聲匿跡 | 宋 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1卷:“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
喔咿儒睨 | 戰(zhàn)國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xù)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
不翼而飛 | 戰(zhàn)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
敲詐勒索 |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
團團轉(zhuǎn) | 蘇青《結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zhuǎn):出去呢?不出去呢?換衣服呢?還是不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