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女憂魯的成語故事

拼音qī nǚ yōu lǔ
基本解釋魯穆公時國事危急,漆室之女對國家深感憂慮。指不當政的人對國事擔憂。
出處清·毛祥麟《墨余錄·開捐例》:“行見貞下起元,物極必反,沙汰之政,當軸必已籌及,毋徒為漆女之憂魯也。”
漆女憂魯的典故
戰國時期,魯國內部斗爭激烈,魯穆公年老得子,立為太子,身邊的權勢紛紛垂涎魯室,國事甚危。一大戶人家漆室有一個少女倚柱長嘆,希望忠臣們能好好輔佐王室,然事與愿違,她只能是自己憂國憂民罷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漆女憂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綠林大盜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既作綠林大盜,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 |
物美價廉 | 清 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回:“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要印一部書。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所以特來求教。” |
存而不議 | 唐·獨孤及《仙掌銘并序》:“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td> |
一哄而起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一哄而起。” |
路無拾遺 | 《孔子家語·相魯》:“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td> |
困而不學 | 《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td> |
花言巧語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