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羹鱸膾的成語故事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基本解釋莼:莼菜;膾:切得很細的肉。比喻懷念故鄉(xiāng)的心情。
出處《晉書 文苑傳 張翰》:“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
莼羹鱸膾的典故
西晉時期,吳縣人張翰才思敏捷,他把功名利祿看得很淡,經(jīng)常與朋友外出喝酒聊天,吃莼菜羹與紅膾鱸魚。他曾到洛陽大司馬府做官,見官場黑暗,不由得想起家鄉(xiāng)的莼羹鱸膾,就毅然辭官,悄悄地回到故鄉(xiāng)。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莼羹鱸膾)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疾如旋踵 | 唐·馮用之《機論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為國家者可不務乎?” |
萬眾一心 | 清 金安清《洋務宜遵祖訓,安內攘外,自有成效說》:“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聯(lián)絡,萬眾一心。” |
名山大川 |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
輪焉奐焉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
目光短淺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一章:“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 |
黃臺之瓜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首身分離 | 《戰(zhàn)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難以置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喟然長嘆 | 《論語·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
主憂臣勞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