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罪圖功的成語故事

拼音dài zuì tú gōng
基本解釋戴罪:身負重責;圖:謀取。指有罪之人立功,爭取減免罪行。
出處《明史·馬芳傳》:“帝令察廣堪辦賊,許戴罪圖功,否即以賜劍從事。”
戴罪圖功的典故
明朝時期,農民起義不斷,社會動蕩不安,皇室風雨飄搖。馬芳東征西剿,升到甘肅總兵,他率軍鎮壓了甘肅大規模的回民起義。督師孫傳庭要調動馬芳的軍隊,馬芳不予理睬。孫傳庭上奏皇帝彈劾他。崇禎允許他戴罪圖功,以觀后效。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戴罪圖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繩之以法 | 漢 馮衍《上疏自陳》:“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 |
亭亭玉立 | 《北齊書 徐之才傳》:“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
貧賤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夢幻泡影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顛沛流離 | 宋 張世南《游宦紀聞》第九卷:“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 |
鍥而不舍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過五關,斬六將 | |
靡所底止 |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鑿壁借光 | 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