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轍之魚的成語故事

拼音hé zhé zhī yú
基本解釋涸:水涸,干涸;轍:車輪的痕跡。干涸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出處明·無名氏《四賢記·告貸》:“驚心草木皆兵,舉目椿萱何在,累累如喪家之犬,圉圉似涸轍之魚。”
涸轍之魚的典故
戰國時期,宋國莊周家貧,一次向他的朋友監河侯借糧食時,朋友推說等收了租再借給他。他給朋友講:路上遇到一條車痕溝里水快干的鯽魚向他求助,他答應鯽魚說到要去吳國越國去給他借水。說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涸轍之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奉命惟謹 | 明 李東陽《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東陽皆奉命惟謹。” |
乘風破浪 | 《宋書 宗愨傳》:“愨少時,炳問其志。愨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
力所能及 | 唐 裴铏《傳奇 韋自東》:“殿于宏壯,林泉甚佳,蓋唐開元中萬回師弟子之所建也;似驅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光前耀后 | 元·亢文苑《一枝花·為玉葉兒作》:“大丈夫崢嶸恁時候,扶湯佐周,光前耀后,直教萬古清名長不朽。”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珠宮貝闕 | 戰國楚·屈原《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
拉大旗作虎皮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 |
大樹將軍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目不忍見 | 《廣東軍務記》:“真為目不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