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之甲的成語故事

拼音jìn yáng zhī jiǎ
基本解釋指地方官吏因不滿朝廷而舉兵為興“晉陽之甲”。
出處《公羊傳 定公十三年》載:晉趙鞅興晉陽之甲,以清君側為名,逐荀寅、士吉射。
晉陽之甲的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內政昏亂,爭權奪利的殺戮時常出現。大夫趙鞅因不滿時政,興晉陽之甲,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進行舉兵反叛,殺入國都,驅逐了當年晉王身邊的寵臣荀寅、士吉射等。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晉陽之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邇安遠至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
夢幻泡影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鐵郭金城 | 清·馮桂芬《公啟曾協揆》:“大軍一至,朽珠枯木亦助聲威;大軍不至,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 |
野心勃勃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 |
用心良苦 | 清·錢謙益《題懷麓堂詩鈔》:“孟陽于惡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詩療之,曰:‘此引年之藥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名重一時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