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才若渴的成語故事

拼音ài cái ruò kě
基本解釋才:賢才,人才。愛慕賢才就象口渴想喝水一樣,形容十分珍惜人才。
出處清 沈德潛《說詩晬語》下卷:“讀少陵詩,如見其憂國傷時;其世不我容,愛才若渴者,昌黎之詩也。”
愛才若渴的典故
明末大學士王錫爵的孫子王時敏從師于“江南第一書畫家”董其昌,書畫方面大有長進,成為清初著名畫家之一,他作畫風格獨特,深受人民的喜愛。他愛才若渴,把自己的書畫及藏畫經常展覽,讓四方有名的畫家或愛好者來觀摩,請他們提出批評意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愛才若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趁火打劫 |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
夢幻泡影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翻箱倒柜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翻箱倒籠,滿屋尋一個遍,那有些影兒。”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和風細雨 | 南朝 陳 張正見《陪衡陽游耆阇詩》:“清風吹麥壟,細雨濯梅林。”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
暴取豪奪 | 宋 蘇軾《策斷上》:“國用不足,則加賦于民,加賦而不已,則凡暴取豪奪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進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
前腳后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