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義忘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xùn yì wàng shēng
基本解釋殉:獻出生命。為追求正義而獻身。
出處唐·陳子昂《為蘇宏暉謝表》:“臣等殉義忘生,報恩惟死,不任感激慶戴之至。”
暫未找到成語殉義忘生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殉義忘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回心轉意 |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jié),且更耐看如何?”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須是由我始得。”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shù)百斛舡,長數(shù)十丈,蠢蠢而動。” |
山雨欲來風滿樓 | 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不三不四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可見元宵之夜,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shù)模灰欢恪!?/td>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
極重不反 | 清·陳確《答張考夫書》:“今《大學》之為圣經(jīng),已成極重不反之勢。” |
經(jīng)緯天下 | 《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jīng)緯天下,永為儀則。” |
鋪天蓋地 | 宋 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遮天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