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偷豪奪的成語故事

拼音qiǎo tōu háo duó
基本解釋詐取與強搶。常用以形容不擇手段獲取財物或權利。
出處宋·蘇軾《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詩:“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巧偷豪奪的典故
北宋末年,書畫家米芾喜歡收藏書畫真跡,他用盡一切手段去得到別人的書畫,先是借閱研究,然后賴著不還,最后是臨摹一幅還給主人。宰相蔡京是書畫家,同樣愛好收藏,很多人去進貢。米芾想盡一切辦法從蔡京兒子蔡攸出得到王羲之的字。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巧偷豪奪)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秋水伊人 | 《詩經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首身分離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 |
天涯海角 | 唐 呂巖《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
空口無憑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 |
溢于言表 | 明 朱舜水《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來書十讀,不忍釋手,真摯之情,溢于言表。”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