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轍馬跡的成語故事

拼音chē zhé mǎ jì
基本解釋指車馬行過的痕跡。
出處《左傳 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
車轍馬跡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王冬獵,右尹子革與楚王論國事。楚王想要去向周朝要封鼎同時想進攻鄭國,大夫仆析父擔心楚王無理要求遭到失敗,要子革進行勸說。子革舉出當年周穆王聽從祭公謀父勸諫他不要到各地去留下車轍馬跡避免篡位的例子勸阻楚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車轍馬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綠林豪客 | 唐 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詩:“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
聞聲相思 | 《鬼谷子·內揵》:“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
不二法門 | 《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
安安靜靜 | 清 吳璿《飛龍全傳》第45回:“只見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靜靜,那頂門內透出一條赤色真龍。” |
拭目以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
拋磚引玉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
節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