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的成語故事

拼音wù wàng zài jǔ
基本解釋比喻不忘本。
出處《呂氏春秋·直諫》:“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勿忘在莒的典故
春秋時期,齊桓公小白曾經因為內亂逃到莒國避難,后來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終于回到齊國執政,任命管仲為相國輔佐國政。一次他有些得意忘形,大夫鮑叔牙在旁提醒他:“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齊桓公立即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勿忘在莒)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無所有 |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
貧賤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胸有成竹 | 宋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拉大旗作虎皮 |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
喔咿儒睨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 |
正人君子 | 《新唐書 張宿傳》:“宿怨執政不與已,乃日肆讒甚,與皇甫镈相附離,多中傷正人君子。” |
將寡兵微 |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然劉備將寡兵微,我則彼立劉朝,復興漢世,非小官之能。” |
徇私舞弊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舞弊,克減酒肉。” |
風和日麗 | 清 吳趼人《痛史》:“是日風和日麗,眾多官員,都來祭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