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口殘喘的成語故事

拼音yán kǒu cán chuǎn
基本解釋延:把時間向后推移。延長殘余的喘息。指掙扎著勉強活下去。
出處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了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
暫未找到成語延口殘喘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延口殘喘)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天旋地轉 | 唐 元稹《望云雅馬歌》:“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 |
信口開合 |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開合,絮絮聒聒。”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
惜指失掌 | 《南史 阮佃夫傳》:“佃夫拂衣出戶,曰:‘惜指失掌邪?’” |
斗唇合舌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而更學斗唇合舌。”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乎?” |
頓挫抑揚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聲律,蓋其詞高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