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燭其奸的成語故事

拼音dòng zhú qí jiān
基本解釋洞燭:洞察;洞悉。看透對方的陰謀詭計。形容觀察力強;看問題敏銳。
出處《明史 董傳策傳》:“(嚴)嵩稔惡誤國,陛下豈不洞燭其奸!”
洞燭其奸的典故
明朝嘉靖時期,奸相嚴嵩專權,朝廷里盡是他的黨羽,這些人上下勾結、狼狽為奸。松江府華亭縣董傳策上書彈劾嚴嵩,希望嘉靖皇帝洞燭其奸,消除朋黨。昏庸的嘉靖聽不進忠言,將董傳策打入大牢,發配云南。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洞燭其奸)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道骨仙風 | 宋·程珌《喜遷鶯·壽薛樞密》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
是非口舌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干凈,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
孤身只影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黃臺之瓜 | 《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云可,四摘抱蔓歸。’” |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
同心合力 | 《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驚鴻艷影 |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
樹欲靜而風不止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九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
滿園春色 | 宋·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