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技癢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jué jì yǎng
基本解釋技:技藝。指具有某種技能的人,一遇機會,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現一下。
出處漢 應劭《風俗通 聲音 筑》:“漸離變名易姓,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筑,伎癢,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不覺技癢的典故
戰國時期,燕國的擊筑高手高漸離與荊軻是好朋友,兩人常在一起擊筑唱歌。荊軻前往秦國時,他曾親自到易水邊為荊軻送行。
荊軻刺秦失敗后,秦王下令追捕太子丹和高漸離。高漸離逃到偏遠的地方隱姓埋名給別人當傭人,日子久了就覺得很苦悶。
有一次,主人家請客,席間有人擊筑,高漸離忍不住評論起來,哪里彈奏得好,哪里需要改進,主人聽了他的談論,就讓他表演。主人和其他客人聽了他擊筑之后紛紛贊嘆,主人見他技藝不凡覺得他不是普通人,就問他的身世,高漸離告訴他自己的經歷,此后這家主人便像對待貴客一樣招待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覺技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動天地,感鬼神 | 金·元好問《陶然集詩序》:“詩之極致,可以動天地,感鬼神。” |
安內攘外 | 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
難言之隱 | 清 錢謙益《跋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郁難言之隱。” |
節用裕民 | 荀況《荀子 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嚴刑峻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法。” |
空穴來風 | 戰國 楚 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
論黃數白 | 明·丘濬《投筆記·投筆空回》:“笑弩駘言不遜,論黃數白不堪聽。”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昂首挺胸 | 《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個個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