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才盡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āng yān cái jìn
基本解釋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稱江郎。晚年詩文無佳句,時人謂之才盡。后來常用“江淹才盡”比喻才思衰退。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爾后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江淹才盡的典故
南朝梁時期,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刻苦讀書,文思敏捷,作品深得眾人喜愛。官至光祿大夫后文章大不如以前,詩也平淡無奇。原來他去宣城游玩時,在冶亭夢中見到郭璞,郭璞向他討還五色筆,從此就文思枯竭,才能喪盡。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江淹才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燈蛾撲火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八斗之才 | 唐 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
來蹤去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
鳳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文》:“康對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鳳毛麟角。” |
以身試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拋磚引玉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
毀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 |
通都大邑 |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