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色自若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én sè zì ruò
基本解釋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定;神情不變。
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雅量》:“初見謝失儀,而神色自若,坐上賓客相貶笑。”
神色自若的典故
晉朝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陳留阮籍母親死后,他哀毀骨立在晉文王那里飲酒吃肉,司隸何曾對文王說阮籍有重孝還飲酒吃肉,應該流放到海外。文王說他因哀痛過度傷身而得病,飲酒吃肉不越禮。阮籍任憑他們議論,吃個不停,神色自若。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神色自若)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皆大歡喜 | 《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音信杳無 | 明·吾邱瑞《運甓記·剪發延賓》:“盼前程音信杳無。” |
及時應令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
離世遁上 | 《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
慘不忍睹 | 清 黃小配《洪秀全演義》:“尸首堆積,慘不忍睹。” |
杯蛇幻影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自我批評 | 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謝覺哉《關于獨立思考》:“至于全體的事,不管好處多大,總是‘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窮途潦倒的一生。”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