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焉用牛刀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基本解釋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殺雞焉用牛刀的典故
春秋時孔子提倡以禮樂教化百姓,他的學生子游在武城做官時,提倡禮樂。孔子到武城聽到樂器的彈奏和優雅的歌唱,就對子游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解釋說:“君子學禮樂就能愛人,百姓學禮樂便于管理。”孔子十分贊許他的做法。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殺雞焉用牛刀)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狐群狗黨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王!” |
卑諂足恭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宗世家》:“彭祖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 |
人才濟濟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62回:“閏臣見人才濟濟,十分歡悅。” |
百川歸海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氾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而皆務于治。” |
論黃數白 | 明·丘濬《投筆記·投筆空回》:“笑弩駘言不遜,論黃數白不堪聽。” |
志在千里 |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皮開肉綻 | 元 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流離轉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婦傳》:“與其婦翁皆賤業,兩人流離轉徙者久之。”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