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轡澄清的成語故事

拼音lǎn pèi chéng qīng
基本解釋攬轡:拉住馬韁。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也比喻人在負責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這件工作,把它做好。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 范滂》:“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攬轡澄清的典故
東漢時期,冀州發生饑荒,那些貪官污吏們照樣過著糜爛的奢侈生活,對災民不聞不問,饑民們紛紛起來造反。朝廷派范滂為清詔使前去考察情況。他接到命令感到責任重大,臨行時他在馬上手執韁繩對隨從說:“一定要查明真相,澄清天下。”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攬轡澄清)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度日如歲 | 宋·周邦彥《霜葉飛》詞:“迢遞望極關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 |
輕歌曼舞 | 《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助人間才子佳人興,輕歌慢舞,任星移斗橫。” |
樂道安命 | 南朝·宋·鮑照《園葵賦》:“蕩然任心,樂道安命。”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揮霍無度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
動蕩不定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 |
舉賢任能 | 《禮記 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連編累牘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
唯物主義 | 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 |